close

0000000000000000.jpg

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Chris Miller)

        從本書獲得的最高心得:想要讓台灣擁有真正的"矽盾",唯一的方式就是加速創新,研發,深耕國際市場合作,讓本地目前生產全球邏輯晶片37%的佔有率提高到40%以上,甚至更高.更重要的是守護目前掌控全球60%最先進晶片製程晶片生產者的地位,甚至提高此比重,並堅持先進製程晶片全數在台灣本地生產,.任何與上述兩種目標相悖的作法,都是自找麻煩的愚蠢行為,甚至可能因此迎來毀滅的飛彈,因為根據本書所述毀滅台積電的力量不會來自台灣海峽對岸,只可能來自太平洋彼岸.

      關於晶片的書籍最近有好幾本,但是基本原則差不多,就是作者的身分與立場決定了書的走向與結論."晶片戰爭"毫無疑問是美國利益最大化的視角,正是因為如此,它反而最接近國際政治現實,比較值得一看.所謂的晶片戰爭有兩個面向,一個是商業競爭面向的戰爭,一個是國家競爭的戰爭,而國家的競爭中又可切割成經濟,政治國際關係的角力戰,與軍事技術與戰場成敗的生死存亡戰爭兩面.因為商業面向的角力訴諸的主要是在全球化條件下的競爭,而國家間的競爭則是以反全球化的觀點進行的,所以晶片戰爭從商業戰走向國家對抗戰與21世紀前後的國際局勢,國際強權力量的變動是有著高度關係的.在以美國為領導者的單極世界裡,晶片的商業競爭是主軸,但是當國際間出現了可能威脅單極型態的新力量時,晶片在國家間競爭力的需求狀態就會被凸顯出來,這是本書主要敘述的內容成因與結構.

       晶片的設計,研發,製造.都是高度的資本活動,它一方面代表著無數的現代先進電子產品的核心,是任何工業大國都必須掌握的產業,更甚者,晶片是現代精準制導現代化武器的核心,無人機,導彈,目標精準定位,任何軍事強國都必須掌握的它的先進技術,同時保障它的生產安全與來源.根據本書所述現代戰力的四個部分,資料數據,算法,算力,通訊這4個元素結合下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電子能力,包括了國防能力與整體國力,晶片正是強大算力的基礎,沒有晶片,特別是先進製程的晶片,則數據,算法,通訊的功能都將因此大打折扣,甚至無用.隨著單極全球化的發展,原先是由美國人一手研發,創造出來的電晶體產業到後來進步到所謂的集成電路,IC,所謂的晶片產業逐步的因為生產成本要求而成了"全球化"下讓開發中國家受益的產業,美國將晶片生產過程中的某些低階零件放給其他國家發展,一來能降低晶片成本,二來能夠協助當地經濟發展,都是有利於美國商業與國際關係的行為,這原來並不是嚴重之事,畢竟主要的技術與專利,甚至整體產業的製程技術掌控都在美國人手裡,美國只要掌握關鍵的部分並不需要擔心被他人在晶片領域超越,這便是本書所謂的美國晶片的"抵銷策略".以質量抵銷數量,在國際商業競爭中是如此思考.同樣的"抵銷"也被拿來做為美國國防武器建構的思維.蘇聯固然擁有數量龐大的坦克,重武器,但在美國人眼中那只是屬於盲炮,因為帶有現代算力晶片的飛彈能夠精準的將這些全數毀滅,正是一種以質抵銷量的戰略武器思維,這固然是商業的經驗,也是美軍經過越戰教訓後的深度反省結果.所以美軍後來在伊拉克戰爭,在反恐戰爭中都展現出了是一支以新型態精準電子通訊,飛彈,火炮,戰機等武器為主導的部隊.有了這些戰場勝果的經驗,美國就更加的放心自己"抵銷策略"的優勢,並持續堅持下去,畢竟90年代單極的世界體系一直就這樣被默認在無人挑戰下過去了近30年.

        抵銷徹略確實讓許多發展中國家進入了晶片製造的領域,但在21世紀的現在,突然之間美國人發現電子領域優勢四大元素的駔成中自己竟然不是完全的領先者.5G的華為是第一個被發現技術明顯超越美國的挑戰者,因此狙擊華為是美國短線思維上的自然反應,那長線呢?在美國的認定中,華為的背後就是中國政府,因此必須要遏止中國在通訊,與算力上的發展.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展現出的現代電子戰法的優勢性中,受益最大的應該就是中國,因為它看到了伊拉克龐大數量上的武器瞬間癱瘓,成了沙漠中的路障廢鐵,被這種現代戰爭給啟發.所以這三十年來解放軍最猛勢的發展就是的電子化改進的程度與精準打擊的能力.不論是商業還是軍事,在抵銷策略維持不變的情形下,只要美國技術仍有優勢,美國就不需要擔心中國的某些進步,但華為在5G的優勢反射的是一種技術規則制定話語權的改變,5G的領先者不是美國,那麼未來電子國力的領先者可能還會是自己嗎?華為所投射的正是美國"老大"單極地位的遇到了挑戰,甚至出現了可以一舉替代它的新的單極的可能.因為在通訊,算法上有可能被中國拉平,超越的情況下,美國看到了中國的弱點.它的算力來源大多並非自己所創的,而是買入進口那些由美國優勢技術研發下授權給其他國家生產的晶片,所以長期上,美國必然要阻絕中國算力發展成長的任何可能的外部管道,也就是讓中國無法得到全球化下晶片業發展的紅利,只能自行尋找晶片的解方與出路.

        但是美國發現的不僅是中國算力來源的晶片多數是進口的,事實喪失算力的也包括了美國自己.雖然說從電晶體到晶片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美國確實是居首的要角,且握有關鍵技術,機台,材料,製程上的優勢地位,但是經過幾十年全球化晶片商業上的發展,晶片產業已經變成是一個關係複雜,難以國境切割的產業,許多國家都能在晶片領域中擁有某些特殊優勢但卻又不可能完全獨佔完成一切製造程序,即使是美國也一樣.它發現自身的抵銷策略優勢在技術,材料上登高科技上依然存在,可是全球主要的晶片生產地,包括大多數的記憶晶片,主要的邏輯晶片都分布在從東亞到東南亞沿著太平洋上的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特別是台灣手握37%的邏輯晶片,60%以上的先進製程晶片生產對它更是威脅.在單極化的時空裡,這些狀態本來是利於降低成本,與有助全球供應,可一旦不是美國的單極,甚至發生戰爭是將會如何?請留心本書的意圖與立場,它的文笨鐘從來沒討論過台海不會發生戰爭,也不做這樣的假設,甚至覺得台灣人自認不會發生戰爭,自認有"矽盾"是一種過度天真的樂觀,作者Chris Miller認為現實並非如此,他很明白的寫出了如果台海發生戰爭,晶片業會如何?全球會如何?美國會如何?也就是我一開頭所說,美國利益視角下的看法與研判.首先將是在全球有37%的算力將立即因為戰事停擺,創下幾兆的成本損失,全球三分之一的個人電腦與伺服器將會被減產,甚被停止運作,屆時全球的民生用品從維波盧到洗碗機,從汽車到掃地機的生產都將因此受到阻礙或停滯,5G網路發展也因此停頓,而要恢復這樣37%的算力在其他地方重新建立晶片工廠生產起碼需要5年,這對於全球經濟的重創將更甚於新冠疫情所產生的結果,是美國這角色下不可能接受的一種可能結果.

        對美國來說,它無法絕對掌控是否會發戰爭,它可以選擇要不要發動戰事,但顯然已經不是只有它有這個力量,因此它不會先去思考戰爭的機率,而要確保如果戰事發生時自己不會蒙受上述可能遇見到的狀況,對美國對全球經濟狀態的影響,所以它必須預先有所作為.這作為的目的很簡單,削弱台灣在晶片生產,特別是先進製程晶片生產上的地位,甚至藉此將算力移轉回美國本土,這樣戰事一起,受到影響的全球算力將是極其有限的,且屆時全球算力產品的分配還要看美國臉色.所以實際的作法那就是用一切手段讓台灣37%的邏輯晶片生產佔有率降低,試圖將其中某些關鍵產能外移,特別是60%以上的先進晶片製程產能外移,而且最好外移到美國能夠掌控之地,因此便有了現在台積電亞利桑那美國廠.雖然說沒有美國的軟體,沒有美國控制部件所組成的EUV的設備,沒有美日掌控特殊的化學材料,台積電一樣是不可能不可以生產晶片.但是美國依然會思考一旦現有的這些產能的設備,廠房與技術人員落到了中國手裡,美國並不能確保它絕對不會幫助中國在算力上有新的突破,為了這一點,為了阻絕中國的晶片發展,為了單極化的最大利益,因此必要時刻這些可能"資中"的設備與低階技術人員都是可以將其毀滅的,只要美國在開戰動手毀滅廠房之前盡量的掌握住高級先進算力的晶片生產在自己手裡,同時掌握多數的算力產品隨後的下落,不要讓它們流入中國.其中尤其是先進晶片製程的生產量與高階晶片製程技術人員更是必須留給美國自己來佔有,加上美國自身仍留存特殊用途晶片與少量記憶體晶片的生產能量,只要發展Intel的代工晶圓廠策略成功與移轉台積電現有的新進製程到美國順利,便能取得逐步移轉算力的保障.因此台灣生產的邏輯晶片與先進製程晶片佔全球比率越低,對於自身的國家安全將會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台灣沒這個"器",美國便容易投鼠了,所以才說與提高台灣本地產能在全球晶片生產佔有率相悖的行為,都是在自找麻煩,台灣即使要在海外設廠,也應該相對在本地同步增產,尤其是先進製程絕對不能大量外移,因為那會降低確保自己戰略的重要度.

         本書其實有大量的文本在寫半導體業的商業與技術發展的歷史過程與其中的關鍵人物.這些部分還算是頗值得一讀,對於不了解這個產業發展的人也算知識,只是那些關於戰略競爭與地緣發展的部分才是本地人會關注的重點.而正因為這是一本以美國利益視角為觀點的書籍,才會看出其中的某些邏輯與結果對照當前我國正在施行的某些政策上的差異性,我們只能說視角立場不同,看的答案不一樣,但純美國利益的答案已經是清楚的.張忠謀說美國發展代工的生產成本較高,這是沒錯的,從商業發展的角度應該如此結論,但若從美國國家安全與單極維繫利益的角度來看,強迫三星與台積電赴美設廠是個成本極少能卻能夠暫時遏阻對手中國算力向前發展的一個有效步驟.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