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億萬救援:聯準會傳聲筒揭密,鮑爾新冠救市衝擊的真實故事

億萬救援:聯準會傳聲筒揭密,鮑爾新冠救市衝擊的真實故事(Triillion Dollar Triage: How Jay Powell and the Fed battled a president and pandemic - and Prevented  Economic Disaster , Nick Timiraos  )

            這本書談的就是聯準會在covid-19疫情期間關於決策者聯準會主席鮑爾所面對的問題與解決之道的故事,以書籍故事般的敘事走向,文字輕鬆中又帶了許多值得深思的疑問引導,算是近期內直得一看的財經書籍.

            特別是前4章所寫的就是自美國聯準會成立以來至今決策者面對的曾經發生的各種經濟困境,與其結果.這些敘述看似無用,特別是對於美國聯準會歷史已經讀過許多次的人來說特別如此,但是作者其實只是簡述過往,他利用這4章的內容在做一個問題鋪陳,那個問題就是聯準會的"獨立性"問題.作者以杜魯門,詹森,尼克森三位總統曾經主動干預聯準會決策的行為與影響,講述時期間因為這種行政權干擾聯準會獨立行事後所造成的不良後果,比如被尼克森霸凌強迫降息的伯恩斯,以至於後來在戰爭影響與隨後的能源問題中,導致了強烈的通膨問題,而相對於伯恩斯的無力,後來接任的伏爾克則堅持獨立性強力的拉高利率應對能源危機的物價上漲,且不太理會行政權的需要,他的大力作用確實讓美國即便面對著能源供給限制所拉動高物價經濟困境,因為央行主席堅持決策"獨立性",堅持打掉通膨優先的主張,逐漸的壓住這種通膨環境下可能的物價問題,讓全美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而將其他問題視作次要,但是這種狀態可不是沒有政治受害者的,這個受害人的就是被認為是20世紀歷任美國總統中評價稍差的卡特,他主政時期因為經濟太差,只做了一任就下台.透過這樣的對比,讓人會思考一個美國總統可能鑑於過去卡特悲慘的歷史教訓,而不願讓聯準會的獨立性妨礙他政權的延續性的可能.這是本書聯準會歷史敘述鋪陳的基本目的,因為現任主席鮑爾他可是川普總統提名的,他要面對的總統可比尼克森或是杜魯門還更不講道理,更野蠻,是個更不在乎央行獨立權行使的長官,所以回溯歷史先行是這本書替鮑爾鋪陳未來可能面對決策困境背景的縮影

            有了負面的例子,自然就需要對應的正面比較,自葛林斯潘以降的經濟環境,要說柯林頓幸運還是聯準會優秀?!而進入21世紀後先後面臨的網路泡沫,SARS危機,次貸風暴等等經濟困境與風險,歷史的發展顯示聯準會的獨立性與經濟問題獲得良好解決之間,讓人有一種獨立性與好的結果是存在的因果關係正面的強烈印象,這一方面顯得央行獨立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則是讓人有一錯覺,就是自此以為央行,聯準會的決策必然無所不能,沒有什麼經濟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鮑爾所面對的新的經濟問題,不同於單純的金融風暴只涉及銀行與金融機構,這就是covid-19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經濟活動衰退,甚至完全停止的狀態.傳統的金融問題或說景氣衰退問題,透過貨幣政策的調節,央行與聯準會能夠發揮它的功能,透過利率調節與貨幣數量的變動來增加或減少市場需要的資金,並藉此來解決金融危機或經濟下行與過熱的狀態,但是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經濟問題不同.它是經濟活動的停頓,此時單是挹注資金到市場是沒有用的,因為人當時根本無法在工作環境安全地從事生產或消費的行動,此時除了資金問題經濟供需供需問題,還存在著公共衛生問題.未獲得解決,在確認環境安全以前,經濟活動不可能完全恢復,沒了生產與消費的基本經濟活動,根本不可能再談其他的可能.           

           透過這本書對於鮑爾所面的新狀態所敘述的故事,我們可以總結出三個主要的問題面作為聯準會未來思考的方向,首先第一個問題便是聯準會的決策獨立性問題.從新冠疫情的問題解決上,因為需要挹注大量的資金到民間部門,這裡的涉及到許多財政政策,但這些財政政策上的資金有許多已經是從現代財政資金新來源:聯準會而來,這使得央行的利率政策與財政支出直接掛上了關聯,高利率將大幅的提高財政債務的利息支出,這行政單位,特別是總統或財政部長喜歡低利率環境,但央行的傳統本質工作在控制通膨,所以聯準會與行政單位對於利率的偏好方向本身就是不同的.而過去30年的歷史經驗顯出普遍性的通膨難以加溫或提高的狀態,也就是雖然有一個2%的通貨膨脹目標被認為應當要達成,但是徂歐洲與日本的紀錄顯示即使利率接近於0,這樣的目標竟然還是難以達成,所以對於打通膨的要求,央行自身都有產生一種打虛幻目標的疑惑.這使得央行或聯準會在獨立權問題上一方因為需要一方面因為疑惑而有了短期思考契合的可能.因此配合行政單位的經濟成長優先的第一訴求難免就有了侵蝕央行決策獨立性的空間.加上聯準會官員也開始自負對於受經濟困境民眾的憐憫心,有了自認為能夠協助更多人的同理心與能力,這使得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決策的單一性功能被打破,不知不覺成了行政機構的附屬或自認可以協助甚至替代.更容易產生跟著解決民生問題也是要務的錯覺.  

          第二個問題則是聯準會技術面的疑惑.傳統菲利浦曲線的關係正在被質疑,因近30年的低利環境下竟然也沒有太輕易地達成2%的自然通膨目標,於是許多人甚至是經濟專家開始認為通貨膨脹問題不是太重要問題,連聯準會的專家學者也有這樣的疑惑,於是他們就變得可以與行政官員的成長率為先的觀念親近,自然失業率本來是一個臨界觀察值,部分的傳統聯準會專家認為一但失業率低於自然失業率就是通膨可能被觸發的重要觀察點,但是30年來的低通膨環境,使得當失業率低於自然失業率時並沒有真的誘發通膨現象,反而有日歐的長期經濟低迷經驗,使得連葉倫這樣的人都開始認為只要通膨沒有開始啟動,就不需要太管通膨問題,也不需要提早提升利率,因為那樣會阻礙經濟發發展與運行,而鮑爾也是類似的觀念,當然他們的這觀念使得美國順利的過度了疫情的迪迷狀態.但是卻沒料到隨著2022年的能源與後續的俄烏戰爭真的產生了極大的通貨膨脹問題,使得央行不得不採用極端的鷹派策略,連續的大幅拉高利率,使得經濟再次陷入到高通膨的危機一直無法獲得解決,而這個歷史教訓原是從現實生活來得對於經濟模型的質疑,但是隨後的發展卻又讓他們措手不及,菲力浦曲線的觀念還是有它值得參考的部分.而這種對於經濟觀念技術面的疑惑正是本書所要傳達的問題之一,即我們很難真正的完全認定一個定理的絕對性.,還是有諸多條件會造成經濟不可測性,我所產生的另一個想法則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特別是對於經濟措施來說,不可能有那種每一面都很好的經濟政策與措施,往往我們看到好的數據的一面,必然有某些看不見的成本與犧牲在其他地方等著去被發現.

            第三個問題是央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造貨幣能力形成了一種鴉片迷幻,使它宛如成為一種超級經濟部門的存在.過去央行的業務功能與執行工具相當的簡單明確,往往就是調整主要的幾個利率政策工具數據,或是藉由宣示產生預期心理來達成目的.這次的經濟危機是源於全面生產與消費行為的停止,在沒有經濟活動下,許多人失去了收入來源,這本來應該求助於財政政策支出,或是大規模的福利救助,原先這些都不應該是聯準會或央行的權責.同時,財政單位明顯因為經濟活動停止而不可能有新的稅源收入,甚至可能收入銳減,而必須求助於大量舉債.但這種經濟情況下又有多少私人機構有能力或剩餘的資金能夠接手買進財政部或州地方政府的融資債券?除了聯準會出手外,根本不可能做他想.這種融資行為一旦持續,一方面造成財政赤字的貨幣化,另一方面也讓聯準會成了無我不能的太上機構,甚至連央行持有資產標的不能虧損的原則也都能暫時放下,給人一種只要有聯準會的技術官僚在就不需要那些民選官員的想像.這樣的發展結果必然使得財政上的需求變得毫無節制,也會忘了財政紀律上的需要,且更容易的因為低利率或寬鬆貨幣的方式能夠解決問題而忽略了生產力的提升才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官員極容易滿足於短線問題與困境的解決,短期數據的提升,而失掉得對於長期經濟產業政策規劃運籌的期望與能力.而替代長遠規劃的便是央行膨脹的資產負債表與財政部成長到近天高的財政赤字與債務數據,聯準會功能無所不包的情況下,真的會有那還需要其他與生產,消費,製造,外貿的部門何用的錯

            這本書關於川普的獨斷決策現況描述的不少,可以顯出在這種干擾獨立權行使的狀態下,鮑爾需要克服的困境與問題甚至比想像的要大.但所幸作者寫作當下的時的經濟狀態已經發生了全球性的通膨問題,美國難以例外,在這種情況下反而讓本書不至於成為吹捧聯準會主席決策英明的書籍,反而因此要為他感到慶幸,因為書中鮑爾被寫成成功率領聯準會與財政部諸多官員聯手順利的度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且無顧忌的無限度的挹注資金到市場被認為執行的合宜又即時,難免可能陷入過度吹捧的境地,而後面接續的高通膨與央行連續拉升利率的對應政策,固然一方式解決新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著前面的無限可能資金送出政策的狀態可能也是有問題的.同時也是表示經濟問題的突發性,未知性,不可測性的一面,顯示出經濟理論模型的限制與可能都有其界線,值得許多人繼續投入研究,值得人從實際面一步步地檢視當下與歷史間可能的不同狀態與新的應對方式,即看法,這是閱讀本書所形成的最大感受.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