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明講史

亡明講史(臺靜農)

       '"亡明講史"是本歷史小說,作者臺靜農.雖說過去偶會在旁人著作中瞥見作者之名,但我對他的認識其實非常陌生,甚至是誤解的,竟一直以為是位專研古典詩詞的學者,這次得了兩本他的短篇集子"地之子","建塔者",與中篇歷史小說"亡明講史",才知道他原也寫通俗作品.

       雖說是中篇,但內容對我而言並不多,所寫的情節與歷史時段也不陌生,正如書名所示,寫的就是明朝終結最後時刻中重要的相關人物.更近一步說臺靜農寫的是亡君降臣在政權輪替前一刻的行趾.行趾看似冷門艱澀,其實就是足跡的意思,當然用足跡來形容在這裡應該是貼切的,特別是崇禎帝最後由內庭走向煤山的情節,那真是一步一腳印都隱含著各種憤恨追悔思愁,相對的,文本中寫南京降臣色厲內紝直纓宏光帝,但見到大清豫王則興起另副心腸面孔,什麼錢謙益,趙之龍也還罷了,可笑馬士英,阮大鉞連投降還得算計再三的乖覺,大言可降的各種荒誕.

       這小說大體分前後兩部,前者寫北京崇禎帝,後者寫南京宏光帝(不知道為何本書都用"宏光",過去我看過的書籍寫的都是"弘光").前半部寫李自成圍困北京,崇禎帝一乏糧餉用錢,又缺能戰之將,至兵不想戰,將不想擔,大臣們三心二意,皇帝令不出宮門,無人真心執行,虛應了事,都在一起等待最後時光,等破城.寫李自成兵的貪婪殘暴,寫吳三桂的轉折,本想殉國卻轉而引清救援的前後.當然這些都不是太陌生的歷史內容,莫說過去看過一些相關的史籍,就連影視作品也有許多擺在那邊,說實在的以今人的眼光這部分稱不上太多亮點,大概讓我感覺新鮮的就是最後時刻各城門的守城將領開門奉敵為主的景象,對比前幾日還在山呼英明萬歲,反攻可期的太監,大臣,轉而跪拜叩迎新主,期待分官進爵的心思,那些沒聽過的名字什麼統領,侯,什麼將軍,總管還在為能在新朝延續榮華官位而舔顏努力著各種演出.

       比其崇禎帝的各種思懷,福王宏光(弘光)相對就是真將自己的魁儡昏懦角色演出到底,無憂,雖然這裡有文臣史可法,武將黃德功先後殉國,但他們真的架不住那些權臣虎假虎威的調度,鬥爭,排擠.後半部的南朝就是看這些未來降臣逃臣的演出,看他們在偏安的最後時刻還在聚斂財富,搜羅絕色,會宴狹肆.然後對比大清豫王進入南京城,如何調動驅離,最終的豫王宴請是個小戲謔,這場景不陌生,看過李後主李煜,蜀漢劉禪他們亡國都要有一場被奉為奉為座上客的羞辱宴席,宏光帝自然也不例外,照例得表現得很高興,還稱馬士英是奸臣,但是誰叫你愛用奸臣呢?這當然他沒想過,不過亡君在物質上通常不會過太差,那些殉國者又何曾想過效忠的如此之人?

        這本小說是由大學的出版社出的,其中副刊導論了一些相關出版過程,照例有一些轉折或稱頌,不過從我當下的角度,可能我國中畢業的那個暑假就拿到了一套"歷代演義全集",這部分算看了許多,所以並沒有太多驚奇.雖然"亡明講史"比較白話,人物的刻畫比較深入,細緻,作者雖偶也會將第三人稱的角色感帶入,但不多,大多數地方顯出讓角色表現出意圖的意思,較為冷靜,旁觀,沒有太多的沮喪,或興奮等外在描述者表現,這部分是特典.相比之下蔡東藩歷代演義受制於範圍篇幅弘大,許多地方就太過言簡意賅,不如"亡明講史",但若撇開出版社找人寫的導論所講述的那番緣由,但就文本來看,其實兩者並沒有相差太多,但能看出,這篇應該是略微脫離傳統由本話本轉換來的演義式歷史小說書寫,在接近現代小說的形制風貌上還留存了一些舊格式,且沒有那麼的用黑白一切的方式來評判什麼,就是呈現而已.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