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帖木兒之後 + 新國富論  新國富論  

帖木兒之後+ 新國富論 

       電影 Armageddon(世界末日)有一個段落在電影院中引起全場大笑,而且只發生在台灣的電影院,那個笑聲我記憶猶新.

      當太空梭發生故障,眾人荒亂無所適從,神經質的俄國太空人拿著扳手,邊跑邊打著機器說到 "不管是美國的,還是俄國的,一切都是台灣製"

      電影是1998年上映的.是1998.

      曾幾何時,當我們笑著深圳華強北那些山寨機,卻忘了自己是如何發家的.

     現在還有電影會以 Maid in Taiwan 來搞笑嗎? 不過10年的光景, 中國製成了新的次貨代表.

     電影上映的前一年,1997發生東南亞金融風暴.不妨回憶一下有沒有什麼神人在這之前提供會發生這麼一個風暴的分析?那也是若干時間後,有人隱隱約約的連結這貨幣危機可能與中國輸出通縮有關.當時哪有什麼中國需求股,中國崛起,中國威脅論,這些話題都是很久以後才出現的,

     寫這麼大疊開頭,只說明一個事,人的眼光其實不遠,預言很難發生,連10年的變化都說不準,何況是對一些大範圍,長時間的變化,即使是馬後炮因為時空的變化而生處所謂新的論點與視角,也不代表那是事情的本質,只能說明我們追回了一個遺忘的角度.

    這兩本書,新國富論(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是1999年出版,帖木兒之後(After Tamerlane: The Rise & Fall of Global Empires, 1400-2000)則是出現在2008年.

    以上才勉強算是心得.下面就是不太重要的.

    這兩本書談的是同一件事.就是為什工業現代化首先出現在西歐,為什麼過去600年經濟發展的歷程中,富國強國總是出現在歐洲,一直到20世紀近末,才有亞洲國家追上來.當然啦,兩本書各有自己的觀點,我推薦不同的觀點,但不推薦以觀點當賣點,因為那沒意思.

     如果這10年間,中國,印度在經濟上沒有亮點,那麼這本帖木兒之後會有第九章嗎?如果沒有第九章,會不會就沒有這本書的產生?本書自栩的歐亞視角,是一種創新嗎?還是只是成王敗寇的老思維?是不是因為中印起來了,所以重新感覺他們的技術,文化,思考,制度似乎也變得不那麼落後了,究竟是風動還是觀察人的心在動?   

     新國富論起於航路發現與哥倫布大交換,來看1492年之後,西歐從中亞至南亞,北美到中美從殖民到貿易,以新的生產需求,交易,工業革命,確實是因為歐洲乃至於歐洲人在某些條件上較為優勢,作者自言,就事實與道德,他選擇事實而不屈於道德,即明確表明,這是一個以歐洲優越視角為出發的書籍.

     帖木兒之後則是起於1405年帖木兒死亡之後,世界沒再出現橫跨的大帝國為要點.它從歐亞間的溫帶草原為中心,向外幅射,逐步討論相近地區的民族,政治,經濟的發展的演變.因為本書強調歐亞視角,非專情於歐洲,因此就論述而言,作者認為從帖木兒去世到二十世紀,這六百年之間,亞洲的幾大帝國並未受到歐洲入侵者的深刻撼動,中國,印度與日本的成就以地理大發現或工業革命也無法解釋,至今屹立不搖.反倒是過去輝煌的大英帝國走向了滅亡,作者試圖以客觀的地緣政治,文化,經濟的交互影響,來演繹當時各國錯綜複雜的消長變化.

     這兩本書都是按時按地的分章敘述,多而旁雜,其實論述並不夠聚焦,這是缺點,不過對歷史地緣政治的演譯倒是值得一看,特別是對向來不重視東歐到西亞這一帶歷史,政治,文化,經濟的人,可以帶來一些新的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