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本主義的失敗:0八危機與經濟蕭條的降臨  

資本主義的失敗:0八危機與經濟蕭條的降臨(A Failure of Capitalism: The Crisis of '08 and the Descent into Depression )

  從以前的心得文,或許可以推論出這邊對央行總裁的評價不高,至少不像本地媒體造神般的擁護.這推論可以說對,也可以說錯.因為對於央行與央行管理者在國家經濟中的角色看法不同,所以評價方式當然不同於外人,不是某個人適任的問題,而是這個職務的功能本身就有特定目標,這個目標會有兩面的影響,如果只看想看那一面,就只能得到一種結果.試問,有沒有可能一個國家或地區存在龐大的房產泡沫,卻又要說這泡沫與央行實行貨幣政策的效果,與央行主要管理者的思考無關?還要反過來宣揚功績,成了公關包裝導向下的接收者.如果同意這個簡單trade-off,就不可能只發出片面造神歌頌,也該對泡沫成因提出質疑,可惜真實世界一路無視,或說易讓主流世界的評價牽著走.我們這種從事投機活動的人,經常必須悖離主流,畢竟羊群效應或擦鞋童理論是市場一再出現的教訓,但我們的質疑卻不是只建立在反主流,而是有其可見成因的,如果能透過一些閱讀,讓人脫離那個荒謬駭人的主流觀點,建立個人思維,應不失為是件好事.因此不管是QE或是安倍經濟學,實質上都存在兩面刃,至少從事投機的人必須了解利與弊,才不會一路陷在媒體的恭頌中.如果同意這種提議,那這本Posner的作品值得參考,反之,請回到主流世界.

  單看這本書的中文譯名,可能直覺老生常談,從2007年迄今以此為題的書籍不知有多少,從次貸形成的前後因果事件經過,到對於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批判不一而足,寫作者可以是經濟學者,可以是媒體人,可以是政治經濟評論者或教授,或是被人視作是人文領域的專家,不論真實世界中他們的角色如何,這些書籍最終的結論或推論觀察的邏輯基調無一不走向干預主義,強調市場的不德與無情,呼籲政府必須接手, 以為只有加大控制與財富分配,才能解決經濟問題.我們知道本書作者Richard A. Posner是法律經濟領域的領頭羊,也是美國聯邦法院的法官,但其實他也是一位自由市場主張的支持者,所以雖然探討的主題與期間與之前的出版類似,但先知道他的寫作基調若何,必然可以推測跟張夏準,Krugman,Stiglitz等主張凱因斯,福利國家等基調出發的書籍大不相同,而Posner也在中文版的序中特別指出書名用A Failure 而沒有用The Failure,就是為了表明他不認為這是資本主義的失敗,而是市場的一次失靈,Posner明確指出資本主義發生了一次失靈,但終將從中恢複,而任何其它可能的替代方案早已被證明是失敗的,我們正是因為出發原點與其他書籍不同,才覺得有必要看這本老議題的書籍.

 關於Posner對次貸風暴乃至可能經濟蕭條的原因,與個人在閱讀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所提的心得論點近似,儘管自由市場主張有其不可閃躲的問題,但實際上真正的罪魁是政府監管的失措,與面對可能泡沫的無視,而危機發生時又無可稱道的應對政策.實際上Posner僅是承認市場經濟具有內在的不可避免的系統性風險,但他指明這一類風險已有了大蕭條時期的歷史經驗,如果能及時給予謹慎有度的監管,其實次貸風暴是可以避免的,而本書的重點還是集中在對政府未及實施策的結果與可能的方向,其實頗符合Posner一貫立場.本書先指出引發2008年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在於過度的高風險貸款和個人儲蓄不足所致.與過去主流世界的觀點相比,大多數著作對金融危機的論述,都停留在濫發信用和過度保護的層面,Posner循著法律思維對金融危機進行概述後,便從個體論起,這些個體包括銀行,借款者,消費者,企業,管理者等,遵循傳統自由主義堅持的立場,市場中各主體追求其最大利益是無可厚非的,且各主體對金融危機常缺乏必要的預見與風險控制能力,對個體而言,金融事件都是小概率事件,發生機率極低以至於個體把危機的發生當成幾乎不可能的事.這些個體出於追逐利益的本性,進行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業務是必然的,Posner表示個體出於自身利益而出發的行為是理性的,但理性的個體集合行為卻成了不理性的源頭.在政府監管與法律手段缺失的情況下,個體行為的外部性導致市場的系統性缺陷,最後引致嚴重後果,就像若政府對汙染事件不提供任何監管和救濟,那麽廠商在決定其汙染程度的時候只會考慮個人利潤最大化,不會考慮汙染對和他們沒有現實或潛在契約關系的人的影響,其結果就是導致對於社會汙染損害變得極其巨大,甚至整個社會承受的環境成本要遠遠高於這些企業的獲益,Posner認為金融市場的情況與此類似.

 Posner指出這次的金融危機源自兩種危險境況的發展,2000年早期的低利率和始於1970年代的反監管運動,低利率使得借款變得更加廉價,而讓儲蓄變得沒有吸引力,於是個人債務上升而儲蓄下降.而購屋通常是透過貸款購得,加上房地產存量的增長不可能在短期內增加,因此房地產需求的上漲導致了房價上漲.而低利率同時刺激了經濟活力,讓股市也同時趨於上升.這樣一來隨著利率下降,人門的儲蓄越來越多轉向以購買房產與股票的形式,日益上漲的資產價格也會使持有人加強持有的信心.而人們的信貸需求主要是透過金融中介機構獲得滿足,為了獲利,中介機構借入資本支付的利率必然低其貸款上收取的利率.一個人如果可以快速收回貸出去的款,那麼它就會收取一個較低的利率,但在長期貸款上收取較高的利率,因此銀行業有她與生俱來的風險,即若一銀行的貸款遭盜很多的違約,他的債權人將會焦急的想收回對銀行提供的資金.而購房貸款就是一種長期性的貸款,現在這種款項的違約增加,自然就形成整個銀行業的壓力.銀行業固有的風險與商業社會中信貸的重要性,導致了政府對於銀行業的嚴密監控,始於1970年代的反監管運動乃是一般性的針對各種產野的措施,把銀行業包括進來只是因為該行謝受到嚴密的監管,當時的經濟學家與某些政客認為,和其他行業相比,放寬對銀行的監管有其他行業所沒有的總體經濟意義.

 在放鬆監管的意義上,傳統非銀行的金融中介機構如投資銀行,貨幣市場基金,對沖基金等逐步被允許提供與傳統銀行服務近似的替代性服務.因此這些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反過來與銀行競爭,相對被放寬監管的銀行也對應此展開爭奪競爭,漸漸的銀行資本轉而依賴短期信貸而非活期存款,也因此讓銀行的風險漸漸提高..在2000年早期的低利率背景下,銀行與其他金融中介機構發現了便利又賺錢的業務,即通過借款來滿足人們巨大的購房需求,但透過借款而非增加資本淨值的手段來滿足貸款需求就提高了銀行資本結構的債務與淨資本比率,放鬆監管也使競爭加劇,壓縮了銀行的贏利空間,而資金槓桿提升也提高的經營上的風險.走向信貸寬鬆,放鬆監管以及因此而來的高風險貸款等幾股潮流力量之間相互消長,讓銀痕意識到這個問題,而想辦法在不縮減利潤下降低貸款組合的風險,因此債務證券化與信用違約交換兩種新型商品由此產生.這些新金融工具降低了風險,卻也同時帶來風險,銀行既出售信用違約交換但同時也是信用違約交換的買方,同時是債務的保險人又是被保險人,反而使得證券化債務的風險變得更難評估,因這這些新型商品的複雜性,單一證券可能是由遍布全國數千宗抵押貸款構成,其風險度並非傳統方式能評估.

  許多人普遍認為關於2008年的金融風暴是源於那些金融機構中高階管理人的愚蠢,Posner直指金融危機並非由愚蠢,非理性,罪惡或無知所造成,甚至大多數無力負擔抵押貸款買房的民眾實際上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銀行更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也知道如果遇到違約浪潮,就可能要破產,因此才去努力分散風險,並設計風險管理模型,銀行知道把大量的資金都投入房地產行業,如果房價急跌,就會出現大量債務違約,更知道銀行間體此已經透過抵押債券的證券被綑綁在一起,如有危機,將會有骨牌效應.Posner也表明他認為銀行高管知道如果房價平均下跌超過20%,很多銀行就會破產,甚至會引起一場經濟衰退,布是無知而是這些高管受限於薪資的發放方式必然的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模式,而把風險置放在相對較遠的位置.銀行輕微的破產風險在大多數金融機構高管眼中是可接受的,因為他們認為風險在他們任職的若干年中都不太會發生,而在這段時間內,他們能賺到足夠的錢.因此人們期待銀行將其合法逐利經營所可能造成的整體經濟災難的風險內部化,是很不現實的,就像期待害怕失去工作與收入的人味了更大利益而去消費卻不儲蓄一樣不現實.

 對於一家企業可以容忍的風險,對於這個國家來說就不衣錠是可容忍的風險,這個國家要面臨的不是一家銀行的倒閉,而是銀行產業的崩潰,觸發金融危機,甚至揭開經濟蕭條.因為銀行業崩潰凍結信貸,正常的商業周期將被打破,導致產出下降,隨著經濟生產的下降,裁員就開始了,人們將會啟動削減支出,更進一步的造成產出下降,價格下跌,開始儲蓄,進入通貨緊縮,於是蕭條加速的過程終於產生,Posner其實已經明確了思路和問題發生的基本立場,所謂資本主義市場的一次失敗是因為個體行為的外部性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監管,雖然Posner並不否定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本是私人金融機構的行為造成,但在私人部門和政府部門誰該為危機負更多責任方面,他明確認為後者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甚至在批評了布希執政團隊後,直接將美聯儲主席Greenspan納入批評範圍,Posner指出Greenspan施行的低利率政策被認為助長了泡沫的形成和危機的元兇.他表示失敗的種子早在1970年代的放鬆銀行信貸和反監管運動中就已經埋下了,更直指任職美聯儲主席長達20年的Greenspan已習慣性的以創造一個信用泡沫來協助前次經濟修正順利的軟著陸,90年代的信貸危機或是2000年初的科技泡沫,都是以此法解脫可能的衰退困境,甚至自2000年起的房市榮景都是為了挽救網路泡沫破滅而施用的手段.以至於於他認為Greenspan對於房產泡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加上執政團隊的怠惰,無知,甚至是屈服政治利益下,配合著對於無能力償付房貸者放款購屋,才有著房地美,房利美的荒謬貸款,因此政府對於房產泡沫乃至經濟蕭絕對擁有首位責任.

 Posner表示其實2005年房市就已露疲態,2006年可以說是轉入空頭,但政府機構並沒有及時作為,目送泡沫破滅,同時低估了可能引發的信貸危機,2007年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開啟了這波金融危機,2008年3月bear stearns頻臨破產被收購,局勢已經十分危急,但政府一直到了當年秋天市場開始瘋狂暴跌才真的出手挽救,顯然已經放任這個問題有一年多的時間,所以Posner認為政府不論是事前的監管,或對市場發展的敏感度都缺乏作為.分析了政府監管部門何以未能及時警覺並吸取教訓采取有效措施,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監管者偷懶,將自由市場變成了意識形態加以信奉,而忘記了市場自我修正需要時間和成本,無法一次性調整到位.至於後續的拯救措施,Posner更是指出完全依賴政治考量,解決問題的思路紊亂,可以拯救底特律的汽車業,但放任最大的商業票據公司雷曼兄弟倒閉不救,無異是一劑加速邁向崩跌與蕭條的催化劑,對於金融機構的拯救充滿算計與官員利益,甚至整個金融風暴都是這些監管者無知與官僚所創造出來的,Posner認為在資本主義體制本質問題外,官僚系統的作為與監管不力才是衰退轉為蕭條的主要因素,他不同意以道德來對謀取私利的企業與金融機構進行批判,因為只要方式合法,任何人都有權力冒他個人認為值得去冒的風險來取利,這是市場主義運作的根本,

 至於採取赤字消費支出與寬鬆貨幣政策拯救蕭條該如何配合,達到何種規模正是面對蕭條尚無可解的問題,因為即使有1930年代的經驗,經濟學界對於蕭條經濟的研究依然不多,而脫離學術派別爭論純就現實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也尚未見到,Posner批評了學界的派閥爭論,因為對於解決實際困境並無助益,他指出"在一個領域中存在若干相互對立的學派這一事實本身表明這個領域是柔弱的,不管其從業者多麽優秀,總體經濟學家不僅在預測和理解經濟蕭條上失敗了,而且在蕭條發生之後還不了解如何使經濟走上復興之路",可知解決問題才是要點,個人對於Posner的諸多論點並不陌生,很大部分都與自己平常思考之路一致,市場經濟的角度,對政府角色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實用主義對於法官與投機客的價值是一樣的.只是若以價值觀來評論,這恐怕就非主流社會能接受的,也是我們常站在少數那邊卻能有優勢的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