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83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與土耳其人的對決  

1683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與土耳其人的對決(The Enemy at the Gate: Habsburgs, Ottomans and the Battle for Europe)

 查了維基,西元1683年,有兩件大事,在東方,施瑯於7月8日率2萬多士兵與600多艘戰船進攻澎湖,大敗劉國軒統領的鄭氏水師,鄭克塽於8月18日向清廷投降;在西方,土耳其於7月7日圍攻維也納城,是為維也納之戰,奧圖曼戰敗,此正是本書的故事,維也納之戰標示著奧圖曼帝國終止向歐洲擴張的力量.

 用一整本書寫一場戰役,這樣的出版品不少,要不是為翻案,要不是寫殺伐,要不就是換角度,要不就是戰役結果的影響.這一本1683維也納似乎每個目標都寫了點.又似乎看起來沒那麼簡單,畢竟只是一場城堡的攻防戰,只是一場持續200多年大戰中的一場戰役,表面上,作者Andrew Wheatcroft是透過這個被後世認定決定性的時間轉折來談兩個帝國的爭戰.兩個帝國各自的情境,政治,軍事的異同; 一邊是自認是羅馬帝國的權力繼任者,消滅拜占庭而代表伊斯蘭教徒的奧圖曼帝國,另一方則是信仰天主教冠上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深一層來說,是講一個重要轉折時刻,一個止住東方草原民族的西進,讓歐洲得以不被土耳其妖魔擾亂的進入新時代,逆轉了土耳其人幾百年來武力西進旅程的迴轉點,The Enemy at the Gate,這道門倒似有雙重意義,除了表示著維也納的城門,也暗指著奧地利是進入歐洲的大門,土耳其沒有跨過門檻.

  作者說他不是要寫軍事史,的確,整本書中談到當前戰場變化的內容還不到一半,這本書真正的目標是在釐清"歷史迷思",作者在書的最後一章回應了他在序言所寫的這個迷思,我也是讀到最後才發現為什麼這本書談戰場,過往爭戰的歷史處總是匆匆帶過,不夠深入,原來作者不是真的在寫單純的歷史轉換,他是要提醒看歷史書籍,或對歷史有既定印象的人一個嚴肅的問題"歷史敘述的產生,涉及到相對立的群體與個人雙方,對此一生產的歷史工具有不同的取用權",作者是藉著兩個帝國幾百年來的爭戰,去解釋這個取用權產生的影響,因此,間接的幫奧圖曼正名,卸除妖魔化,不過是書的戰術目標,真正的戰略觀點在於破解取用權力對解釋歷史的影響,他在整本書中不斷的描述歐洲人歷來這種對土耳其人的妖魔印象,在出版,繪畫,印刷,織布圖畫,自傳,遊記等內容所呈現的土耳其人的殘忍,都是有歐洲人特定目地的必然造作與個體偶然相互串連的合成污衊,此正是因為土耳其人缺乏歷史取用權,而不是土耳其人比奧地利人殘忍,事實上在戰場人,兩個帝國的軍隊縱使戰術,武器,策略不同,但都一樣使用極其殘忍的虐人手段.

  通俗性的產品較難自絕其路,不會把規格拉升到只有少數具備足夠知識背景的人才能閱讀,但縱使如本書單純鎖定在兩帝國的攻防戰,想讀的人對於哈布斯堡王朝,或是奧圖曼帝國過往歷史,還是需要有基本了解,甚至對於中亞,巴爾幹半島的過往歷史,乃至地理環境也不能完全無知,否則很難消化體會本書所講的大部份內容,別說是前面所提作者最大的戰略目標,對歷史迷思的釐清,恐怕對於本書所涉及的個別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個別民族,國家的歷史迷思都很難體會,比如奧地利人的歐根迷思,歐盟國家至今對是否讓土耳其入歐盟的迷思,因此,在背景知識這前題下,想閱讀者恐怕得先考慮一下自身條件,我個人閱讀本書一直在內文與書前所附的三張地圖間跳躍,因為不這樣看,幾乎看不懂戰事的演進.

 作者的角度不是傳統西方,有隱隱著試圖幫奧圖曼帝國洗刷汙名,是一個值得觀賞處,不過這正是作者的目標,因此,雖然1683年標榜的是奧圖曼西進勢力的頂點,但其衰退也不是立即崩盤.那也還是要再經歷100多年的彼此爭戰,於1791年取得的一個錫斯托瓦協定而結束自1510年以來的兩帝國戰爭,但此時神聖羅馬帝國已經轉弱衰微,無力抵檔來自西方的拿破崙強權,奧圖曼也逐步退出巴爾幹轉回中亞發展,兩帝國的衰亡,都與這數百年來的爭戰有必然的因果,與個體連結,我們固然不可能將此單一戰役看成歷史的全部,也不妨重新體會一下作者提出的整段歷史迷思,哈布斯堡忽略西方的疑問,歐根的真實形象疑問,此後雙方由擴張轉趨內政的疑問,甚至雙方還開了歷史一個玩笑,奧地利,土耳其在第一次大戰結成同盟,其中敵友角色轉換或千絲萬縷,俄羅斯的出現,讓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這種價值提高,其間種種的轉換,轉變,與兩方在巴爾幹留下的歷史成為今日的另類問題泉源,頗為好玩,值得有興趣的人閱讀.

 當然,如過不想過度延伸,單純的看維也納的圍城之戰,可以在不完全資訊下,知道奧圖曼與哈布斯堡在軍事戰法,戰爭器械,士兵人員,裝備後援的差異,與他們所屬文化,宗教,飲食,衣飾的方方面面,戰陣制式的哈布斯堡對上自由衝殺的穆斯林,韃靼騎兵,各有所長, 因為地形,天候,後勤,戰法等各自因素而於不同地點時間有不同的優勢,也有各自的領軍將領,或因智謀或因機遇而產生不同的戰爭結果,如果從這一點多知道一些不常見的神聖羅馬帝國或奧圖曼帝國的歷史,與當時所存在的一些君王,將領,文人的故事,應該也算是有一些收獲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