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二的經濟學故事  

王二的經濟學故事

 最近的小新聞,一個出版社強迫下游通路對某傳記只能以599元以上出售,否則將取消其銷售權,遭公平會以有限制轉售價格為由罰款. 如果說房價過高才祭出奢侈稅,那麼出版商禁止書店通路便宜賣書,這行為圖的是什麼?畢竟在常識理解上通路賺多賺少應與出版商的利潤無關,何必干涉下游訂價策略,而價格管制能達到目的嗎?書非季芬財,難到價錢越高需求越多?便宜的書都未必有人要,何況限制價格下限?豈不怪哉?下游不能按己意賣書,造成庫存誰要負責? 生活中的經濟問題無所不在,即使非明顯的財富收入問題,往往也事涉選擇,或能透過經濟分析找出非經濟問題的有趣現象,常人都知價格管制極難成功,而一個專以財經企管出版品為主的書商卻要硬闖這道難關,形成書商行為對出版內容的諷刺,豈不好玩有趣!

 王二的經濟故事是本一魚兩吃的書,一面以淺顯例子講解複雜經濟行為,一面以經濟為題縮影了中國社會當前的問題.作者郭凱呈現簡單,輕鬆,不眛俗的手法,讓一般程度的人都能進一步了解看似無關的宏觀經濟對個人生活的牽動.我喜歡這種能在最大限制條件下談問題,引人思考的書籍,哪怕那些觀念對我並不陌生,甚至早已熟到不行,作者誠懇點出可能問題又不故意誇大成災難,對各種利益都能儘情闡釋又無過度道德枷鎖,如果說書有缺點,大概就是這一本中國書,談的都是中國問題,簡體字,對反感中國者,無解.不過郭凱顯然清楚中國社會當前潛藏最大動亂危機就是貪腐,權錢交易,造成經濟貧富的巨大差距,城市鄉村的戶籍制造成就學,保險,購房,就業,財富差異的對立,轉嫁成貧民農工對官對商強烈之恨.反而不是外面認為的那些政體,人權,而作者試圖釐清說明哪些是源自貪腐權錢,哪些是經濟問題被誤解為權錢問題,由此能找出解決之法在經濟政策,還是在肅清貪腐權錢,不能一概而論. 亦即,若討論問題不能就事論事,無異白忙一場,這書在分配,稅收,房產市場,匯率,貨幣政策上各有簡單舉例開頭,卻有進一步引人思考,或另辟奚徑的觀察.

 思考所在不論門派,或領域,最怕之事不在無知,無知尚可學後求知,思考最怕在於偏執,特別對問題所知不多卻喜將宗教性教條當聖旨,經濟一門尤其如此.人本不公平,有人出生即擁豪財,有人一貧如洗,但如果真的要一碗水端平,何不對林志玲課美貌稅,對姚明課身高稅,對費玉清課嗓音稅,對14歲跳級唸大學者課高智商稅?天賦之不公無法強迫公平,那人又何必自限一條財富公平枷鎖?公與不公誰人判斷? 例如,辛苦存的36萬定存要另外被課健保增額,這是公平?還是欺負被遺忘的人?同樣的薪資收入,多儲蓄少消費被處罰,而先花光不儲蓄就可無社會責任?那這不是變相懲罰努力工作,自給自立,而獎勵寅支卯糧的月光族?薪資所得早課過一次健保,何以要對薪資積累再課一次?一般人無法在資本市場冒風險賺取較大的投資回報,只好在極度低利的條件做儲蓄還要遭此懲罰,豈非要逼儲蓄資金進入不會被課增額健保的區塊,如房租,民間互助會,地下錢莊,至於拆單逃避更增加處理成本,結果是一毛都課不到,還逼善良者去面對較高的資本道德風險,充其量只是肥了地下金融,房地產,與金融業者.然後為防因應逃避,只好再將增額範圍擴張到那些儲蓄逃逸的可能去路,造成治絲益釁,阻礙儲蓄的積極性,而把餅做小,越稅越收的少.健保只是本地一例,作者以多面的角度談分配,特別是釐清價格問題造成的不公與分配未必能混為一談.(健保增額先不論對錯,方向與其指向收入面,還不如從消費支出面下手,如從消費增值稅,證交稅,樂透收入分配方面思考,消費,買股,買樂透支出都是個人意願上主動的行為,自然其傷害較小,又能徵收的到).

 這本書,這個作者所想表述的要義就是宏觀經濟對個人的影響.書亦是由分配問題開章,足見這是當前發展中國家,乃至已開發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另一個共通的問題是世上並不存在一個公平的分配法.因而以後者為題的主張,本身缺乏可供公評的標準,純賴主張者的心證.對像咱們這種無能力反對政府主張者,只能以此為基礎,找尋對個人最有利的路徑.就像書中的王二,不論他是賣蘋果的,還是賣包子的,或是農民工,作者都賦與他從自利心出發,認真面對解決個人問題.

 事實上我們無力反抗政府的發展主張,只能透過市場尋求個人的避險出路,一個真實的例子,比較北方某國與本地20年來發展的差異,兩個曾被殖民國各自選擇了一條路,北國以國家資本資助少數個人資本發展跨國企業,舉國之力全在經濟發展,本地則轉向政治改革,發展民主,政治幾乎這期間來的全民運動,於是造成了各自的特色,北國經濟已幾入開發國家之位,只是政治民主度不足,錢權交易仍常見,而本地則創出不世出的民主政治,若以價值橫量,當前兩經濟體規模淨值的差異,就是這種不同選擇的機會成本,若不做喜好比較,只能說各自選擇不同,但有一點是讀過此書後領悟到的,即政治體制本身在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體下各有優劣,沒有絕對好壞的必然性,若就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專制體有利執行,利在效率,在國家資本領政下特別能顯其優勢.民主對於經濟發展,特別還是一個開發中國家的環境裡,呈現出兩個特點,其一是機會主義,其二是民粹主義.民主體制的執政者要保持權力持續不歇,必需一直討好選民,任期制會造成重視短期效應遠甚長期規畫,而推出政策一旦民怨聲起,往往立即龜縮,而不論其對錯,如近期的電價油價問題,只做有利增加選票,增加聲望的事,捨棄做正確與長期收效的事,此即機會主義;相對於官員,選民懂得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己謀利,只要敢於聚眾反抗,人多聲音足就能吵出一堆甜頭,民粹的特色之一就是對政策效率的掣肘,所有的經濟政策,投資開發,只要有民不願意,就不可能成功或遭擱置,此即民粹主義,這也是大汽車廠,石化廠,煉鋼廠乃至生技園區等過去曾有的大案全都胎死腹中或轉至它國之因,在執政者機會主義與選民民粹主義縱合交錯下,多數選民喜愛的事執政者才做,如發錢,給福利,而多數選民反對的事自然就沒有成功的可能.

  升級既然不成,只好藉著低利率低匯率補貼出口,因此雖然看似GDP增長,卻只在出口業者身上,一般人分享不到,也無法創造就業需求,扭曲的這兩個宏觀價格,隱含的是老百姓對出口業的補貼,一般民眾接受低率存款,收入成長緩慢,而出口商卻肥滋滋,收入成長緩,自無購買力,內需完全起不來.結果執政者還是只能去找GDP,繼續保持低利低匯,循環重覆,扭曲的結果就是金融體系中流動性過剩,等於直接給商品市場,資產市場加油添柴,帶來上漲壓力,而出口業的特色就是技術需求低,人耗不足,高資源人力需求更低,難以高成低就者失業率攀高,所以僅剩央行有事可做,其他財經官員如同虛設,因為根本已不可能如威權時代動轍5年,10年的計畫經濟,在一個全球化下,本地資本小人員少技術低的本質是不可能自行產業升級的,而過譽的央行行長能力,其實反是本地結構失衡的最大諷刺.政府主導是把雙面刃,如果它選擇了錯誤的發展戰略,違背了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那帶來的不是繁榮,而是各種扭曲,遵從了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才能帶來經濟的成功,即使是同一種模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裡面的關鍵是政府是不是順應市場的力量,政府不是用來否認與代替市場的,而是用來彌補與支持市場的.

 以上所言不論是傳統舊旨或新近政策,都不在提供一個標準,不說對錯,也不比較我與北國間孰優孰劣,而在指出另一思考者的路徑,而這才是這門課的要點;即選擇與機會成本.說到底,執政者或選民行為皆一致,全是由自利心出發,即蘭德的自私的美德,此地不以此貶抑民主之值為出發,只是簡單的說出沒有絕對有利的政治制度,若只奉某制度為神主,或教條,不知其間利弊,不做輔助改良,徒然害民而已,談產業升級卻要個體自由發展,豈不矛盾,既是產業,沒有某種程度專制主導,難不成要企業日日面對民粹抗爭,這是實業,非書生空談能成,何況時不我予,這就是選擇,而當民眾無力阻攔又將受害時,只能選澤避險,畢竟似我等這種打醬油者終究是個被遺忘了的人而已.

 王二的經濟學故事一面在宏觀經濟的現象上多做說明解釋,一面又透過對經濟政策與問題的理解兼談當前中國的社會問題,個人覺得其間沒有涉及意識型態,也沒有唱高調,很有扎實的一本財經書,寫法有趣,但也能反駁某些錯誤觀念,有點粗淺概念的人應該都能讀得通,引人思考有領悟,是可以一看的書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