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讓情緒為投資護盤:看透市場心理,抓住不確定性  

讓情緒為投資護盤:看透市場心理,抓住不確定性(Market Mind Games)

 在談交易的書中,以心理為主題的,最易被看輕.Market Mind Games,市場心靈賽局,這書有抓到要點,模糊中也點出了方法,但心理難以實體化,說要解決個人交易心理的問題,總是欠缺精準方式,而這不精確的特性與交易決策行為中所存的線性化反應是衝突的,因為多數人並不能從文字語言中找出一個機械性的SOP(標準作業程序),必定輕忽心理問題,而難以機械化,顯得解決方法過度自由心證,答案將因個體不同而有差異,以致它不是一個能在群體討論中獲得一致性支持的關鍵因素,而將心理問題機械化,本身就是個問題,比如Charles Thomas Munger在他的Poor Charlie's Almanack中提出的魯拉帕路薩(lollapalooza)級效應是什麼?寫的人無法表述清楚,看的人也不明白,但有哪個讀者敢說這是錯誤的概念?信念影響了讀者的情緒路徑,既是寶典,難以質疑,人之常情.Denise Shull的這本Market Mind Games挑了這心理問題,盡力的想將個體決策心理的病徵描述清楚,並提出自行診斷與治療的方式,雖然答案沒有太出脁,但大部份交易人就跳過了,因為沒有看到一個明確能按下滑鼠下單的機械標準,自然就認為它是不重要的東西,但我個人以為這書寫的還可以,方法也有,不過那不能化成一個機械物理動作,執行上也就被視為不易,模糊性阻擋了行為,而這才是交易人一再重複發生問題的根本,缺乏根本執行的能力.

 個人過往的經驗體會交易人的行為總合無非就是:理性+人因+機遇;其間理性被談的最多,甚至被大多數人看做唯一要素,看看多數出版談交易的書都是聚焦在方法的神奇性,簡易性,獲利性,哪一派都不重要,成長,價值,技術,金融物理,總經,財報,產業,很少有書不吹噓自己或貶抑別人,但其實我們知道,縱使同一方法,派別,成果因人因時因地而有不同,我們可以舉出任一方法,派別的成功者,相對的,也可以舉出同一方法下的失敗者,但即使這是事實,出版商與金融業者還是不段造神技.但跟隨者往往失望失意失敗者多,而這正是理性與智力的侷限性,但是機遇的不可算計性,人因的模糊難言性,執行中的困難讓人只能放棄這兩路,人們沒辦法不回頭走窮極理性,智識之路,也只好一再在不同路徑中轉換.而人因不易實體化,包括情緒,性格,感覺,意識要怎麼以數量計之,比較之?若無法具象,該如何從他處學習?

 人因的微妙,講幾個自己學樂器的經驗與體會,初學長笛的時候,不了解吹奏的氣量大小該如何,因為氣是看不到的,不論老師如何解釋,示範,我也只從音量音色中差異去揣摩,而像我這種成人學生跟小孩最大的不同是,太虛幻的字眼或說明並不能擺平我們的疑問,於是,老師拿了兩個裝著水的玻璃杯,他將一根小吸管插入杯中吹氣,要我觀察水中氣泡的大小,密度,產生頻率,從而要我依樣而為,如果我能吹出近似的結果,自己的肌肉就記住了那分寸.這是一種將個體感覺傳達給另一個人學習的例子,我並不是在任何的機械的嘴型,氣速的規範下去學習,而是以感覺來學習; 但同樣的,也有不能夠的,老師不喜歡我們學習新曲時一看到譜就拿笛來吹奏,而要求一定要先唱譜,這時會有兩種可能,如果一首曲子是以往聽過的,唱譜時很自然就能唱出正確的音階,但若新曲是個人從未聽過的,唱譜時完全需靠自己對每個音符的正確音感發音,只有音感強者才能湊出正確的曲子,反之,縱使知道是音符E,B,G#,音感不佳者往往是看E唱B而不自覺.為什麼聽過的曲子就能記憶,即使是沒有音符也能唱準,沒聽過的曲子有譜卻唱不準?尋常人聽流行樂應該沒有人是看譜唱譜學吧,都是聽著藝人的演唱來模仿,即所謂,隨著感覺走.從以上的經驗,我們可以理出兩路,一是從記憶感覺來唱出正確的譜,另一種是根據科學性的調校,長期演練下而成,比如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拿到沒聽過的新譜,也可以按音符唱出接近正確的音準,這是長期練習經驗的成果,Shull指出最佳的風險管理是將計量分析放進適當的質化脈絡裡,這樣我們才能推衍出數字的真正意義.問題是,當數字在為一個個主人服務時,變得不精確,藝術化,反而更易為人誤解.

 我們以為自己很科學,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 我們以為自己是明智且理性的,但其實我們既情緒化又不理性? 換言之,實際上的我們和自己所想的完全不同.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一開始就假設思考及理性具優越地位的武林秘笈;反而,這本秘笈應該是以個人感覺與情緒為基礎,因為這是讓所有事物顯得有意義的根本.長期以來,我們幾乎把注意力都放在人類的思考和行為上,卻把更神祕,更不可知的"感覺"丟在最偏遠的角落,認定它是古老無用且毫無幫助的.但諷刺的是,把人類無法解答市場崩盤之謎用知覺來解釋,不又證明了這個最不受重視的領域,可能才是相當重要且最核心的.

 想知道如何管理投資組合或交易決策,或者是想了解交易員心靈及行為,都可以從群體或個別觀點來看這本書. 作者Shull指出參與市場遊戲,若不想被這場知覺遊戲打敗,必須改變對市場及不可知事物的思考方式,同時猜測其他人未來會有什麼行為,而應該重新思考兩件事,一是內部心理遊戲,或稱心理資本,其二是外部心理遊戲,也就是一波波知覺浪潮如何從市場心靈轉移到下一個,即使那個心靈的主要解讀工具是電腦.它無關乎行為,而是和思考有關.對自己認知過程,包括記憶,感知,計算,聯想等的思考,即為後設認知.若想知道做事情的方法或訣竅,就必須先了解背後的原因,如果不了解原因,就無法真心相信,也就不會有感覺;而如果沒感覺,就不會實際去執.

  面對問題,Shull的建議就是寫下交易當下的感覺,生氣,恐懼,噁心,悲傷,快樂等五種最基本的形態,這五種感覺是人體與心靈實際體驗到的較高層次感覺,在那個層次,外部脈絡如文化或家庭影響力,可能顯著的影響我們感受到的恐懼,生氣和悲傷.他以恐懼的光譜為例來說明交易者的情緒是在害怕虧損與害怕沒搭上車的兩極端間游走.Shull希望讀者能在交易中實作發現個人的情緒障礙與影響交易的關鍵,而後再找出過往生活中與那個情緒障礙誘發相關的一個事件,或記憶,從中了解自己究竟因何會產生交易時的問題,並解決他,出發點雖好,但書點到這邊,一般讀者恐怕還是不能實作,因為多數人不知道這個線性的過程該如何實體化,人們不能自行創造一個表格,或一個checklist,不能物化,就很難反映在實際行為改良上.也是這類書籍通存的問題.或者說正是心理問題不易解決的關鍵,因此這一本書出發點不差,但談到行為化,有執行上個體差異的困境,並不適合還不在交易工作路徑上的人,因為完全無法體會.Shull指出人們不要企圖用智能去注意自己的情緒資本,不刻意要求自己用不同的方式去感覺,而是盡情的去感受感覺,並利用智能來深入感受這個感覺,進而利用智能來描述與分析,長此以往,將能更正確的使用知覺機制,更信任自己身體所感到的變化,而從被誤為智慧遊戲的戰場中獲益.而也許Shull建議的多接觸學習藝術或音樂領域是可以考慮的一種改善感覺情緒身體知覺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