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紳士與無賴  

紳士與無賴 (Good Guys and Bad Guys: Behind the Scenes With the Saints and Scoundrels of American Business )

   寫一本比較另類的書.是記者歷年報導的合輯,手中這本紳士與無賴是簡體版,繁體本沒看到,以題材來看,出版可能性不高.

  這邊尚沒有雪球,沒有窮查理普通常識,沒有賈伯斯傳.對這種熱銷,本地大型出版社代理,有正確人物題材,又被媒體高捧的書,個人不知該怎麼下筆,不是沒有心得,而是覺得怎麼寫都不好,沒立場寫反面,又不願跟著大眾論調,那樣做與拼湊賈伯斯或巴菲特的話出版的假書一樣,抓到象耳終究不能論大象,從眾也不是投機客的好習慣.如果不是世上還有Clifford Asness,James Simnons,John Paulason,小手川隆(BNF),黃毅雄等在不同地區,用不同模式,不同商品,不同循環時間,不同工具的成功投機客,或許也會跟主流一樣把吹捧老巴當唯一準則,而事實是,老巴反對的交易型態與方式,依然存在成功者,他諷刺的學術界,也有大賺特賺者,只不過一般人不知,媒體人不捧,這群人又都低調而已.

  這本書有點意思,它是20多年商業報導的集合,不是講道理的書,作者Joe Nocera是記者,他寫一些商界軼事,以特別的角度或事件,不同於既有形象,可讓讀者翻轉舊的想法認知,甚至給人新想法起點.從這個立場看就顯出了一點新創了.說白點,紳士非全聖,無賴也非全無賴,書說的是人影子.

  主題是商戰,與別人戰,與自己戰,與過往戰,共十四章,主角人物故事包括油神皮肯斯20多年的改變,巴菲特投資的獨特性,賈伯斯篡改選擇權回溯日為自己加薪,垃圾債券大王米爾肯的減刑,美林證券家族後代,網路股分析師布洛吉特的改變,煙草公司應對公共健康議題立場的囀變,對沖基金帶來的投資新衝擊,安隆事件的另類解讀,道瓊社與華爾街日報的易手等,作者藉由一個個事件或人物,來引出值得看待的問題,或對舊議題的新解讀法.

  書以皮肯斯開頭,以皮肯斯結尾,時間跨度20多年,1982年的皮肯斯正處在併購戰的風尖浪口,故事開始在美薩石由購併城市服務公司的戰略過程,主角兩方爾虞我詐,用盡了他們所能想的各種商業或法律方式,雙方自以為各帶勝算, 卻不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事件的轉折非常戲劇,這個故事反映早年皮肯斯個性的陰沈堅毅,他的購併事業猶如一次次的德州撲克,或虛張聲勢,或強勢出擊,各種手段,河牌(river)沒翻開出不知結果.而在90年代中皮肯斯開始轉入噩運,公司連年虧損,最後還被自己教出來的徒弟帶外人給併購了,十足諷刺,隨後陷入離婚,生病,書末即以其東山再起來回憶皮肯斯自己對改變的說法與想法.這樣的結構彷彿在說,當前的好果,不代表最後的結果,要能笑到最後,可能需要應時變而變,應地而變,應對手而變,應時空而變,這是報導與傳記的不同,事情演變的記載,不能表示一切的因果.

  先引我興趣的是道瓊社與華爾街日報的易手,原來的創辦人班克羅夫特家族(The Bancrofts)並非昏昧的後代,擁有媒體105年後突然發現,長期以來,他們堅持不干涉媒體經營的態度害慘了它,與後起的媒體比較,這媒體殘破落後跟不上時代,因為管理端的思維保守,不能跟上傳播業革命,已被後起的彭博,路透社遠遠拋在後面.Nocera描述兩位年輕的班氏家後代,如何藉著遊說家族其它成員的加入,想改變道瓊社與華爾街日報的經營現狀,卻遭遇家族成員強烈反對,受制股權信託並不能有多大效果,但世勢不可逆,新聞集團的梅鐸終於取得這兩家公司,而梅鐸的經營觀念與班克羅夫家族完全不同,作者提出注意梅鐸會不會干涉編輯內容等事務,大幅改變華爾街日報的傳統?而若有改變,能不能對此媒體有新的生命?關於媒體企業的收益與報導間的問題,不妨看一下國外的經驗,讀者權益與股東權益何者為先?.

 另一個有趣的,煙草公司高管竟然同意吸煙有害人體,還願意主動宣告,與政府的衛生食品安全機構共同來發表聲明,這裡面有陰謀嗎?是的,Altria就是這公司(舊名是Philip Morris).這宣告一出,反煙團體一陣嘩然,全部都描準陰謀論,在製煙公司工作的人,絕對沒有人性道德,政府機構一定不能輕信,煙草公司的人一定是謀求更大的私利,政府機搆的人如果沒收好處,怎麼會與他們沆瀣一氣,不妨看一下其中的演變與關鍵.

 對於避險基金的興起,個人認為在時機與觀念上,作者提出的報導角度,頗值一看,要知道受制於法令,此種基金有受益人數上的限制,使得它們只能集中精力於有錢人資金,有錢人與一般中產薪資階級對獲利的敏感度與虧損的容忍度不同,以至避險基金的操作模式,想法與一般基金不同,為什麼20%+2%的模式是更能激發操盤人的心力,而一般基金只收手續費的做法,只能造成績效的落後,對這裡有誤解者,或許也能看到一些新意,個人認為一般基金操盤人做的是規模報酬可變的工作,卻領著規模報酬不變的收入,頗為怪異,沒有因果相關,其實很荒繆.

 其它的小報導,巴菲特是不可仿效的,一巴菲特的性格,他人學不來,二,老巴對數字的敏感,他人學不來,三,對未來的想法,他人學不來.賈伯斯是薪水小偷?美林證券家族後代的荒唐,作者提出網路股泡沫元凶不是網路股分析師布洛吉特,80年代垃圾債券風暴元兇也不是米爾肯,安隆案的罪魁不是財務長法斯托,事實上,安隆根本是家爛公司,法斯托只不過掩蓋了這種現象,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分析方式,從某些角度為這些被大眾認定的壞人翻案.

 紳士不一定好,無賴不一定壞,是這本書背景上想表達的,不論是不是同意作者報導,觀察,分析的論點,這書已某些特色不同於公關化的傳記文,有興趣者可以看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