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戰國物語(上)(下)  

  日本戰國物語(上)(下)

   這書內容是仿章回結構來寫日本戰國時代,企圖不錯,可惜,內容規畫出現不小失誤,以致於比想像中的作品,就是差了那點味,有點可惜了章回結構這主意.

   沒學過日文,少了直接看日文書的可能,所以這樣的題材,在閱讀上會受限制,只能被翻譯書市場宰制,也不知道日本有沒有那種純粹的通史,起碼在網上沒能找到這類的專書,又不太想看單看目錄覺得很像教課書的那種,剩下能選擇就更少了,無非就是以各處大名為主角的故事,上杉謙信,武田信玄,今川義元,織田信長,伊達政宗,種種歷史小說,雖說有司馬遼太郎,海音寺潮五郎,草野巧,新田次郎,隆慶一郎,山岡莊八等許多優秀的作者作品,但那終究不是史料,因此看到這本日本戰國物語時有點期待,如果能透過一本書了解日本的戰國時代,像人們熟知的三國演義那樣其實也不錯.

   這書說他抄三國演義是有點過,真能那樣也還行,因為還做不到那程度,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作者是兩人,有不同的分工,書前後的文字意象有差異,上半冊後半段開始漸日佳境,前半冊的文字很死板,欠缺一種說故事的本事,一般通認的戰國時代是起自應能之亂(西元1467),終至大阪夏之陣(西元1615年)德川家康將豐臣家勢力消滅為止,但不知道什麼原因作者是從早四百年的源氏平氏之爭開始,談了一堆天皇變動,幕府變化,才轉到應能之亂,開篇就讓不懂的人完全抓不到要點,加上應能之亂東軍西軍各地大名武士的名字一股腦列出來,數量實在嚇人,日本人名字又比較長,光看完這邊腦袋差不多渾了.書末在大阪夏之陣後,按理這書就該分久必合德川一統日本結束了,但作者偏偏又另加了250年後黑船事件與明治維新,感覺十分多餘.

   上冊前半之所以難讀,一方面可能是作者功力問題,另一方面正說明這是一個紛亂時代的開端,遍佈的武士城主大名多如過江之鯽,彼此攻伐,當時尚未出現一個足以號令群雄的人物,因此不容易有焦點,同時戰國是一個時間跨度長近150年的時期,與三國比並不相同,要將較長的時間軸放進來,如果作者沒有把握各期該寫的關鍵人物,取其精華,而是要每個人物都泛談一下,自然容易產生問題.所以一直要到武田信玄(武田晴信)出現後,書的發展才漸漸開朗起來.作者在人物的安排順序是以地域為主,京都大阪,關東,北陸,四國,中國地區,九州,很清楚的說明各地大名或攻伐,或結盟,或結親,或隱居,出家,隨著自己勢力的強弱,有各種不同的謀略想,規畫,這時代的故事本身就是有趣多樣的,作者在這逐較收縮成幾個主要大名的歷程中表現不差,雖然不像小說體以個大名為主角那樣對心理刻畫清楚,但就這種章回體,能各以特殊的角度談起上杉謙信,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個體形象,智謀,生平,已是頗為不易,加上作者應該佐證不少資料,外談許多逸史,趣聞,這些都應該給予些贊賞..

   下冊的主要重心有二,一是豐臣秀吉征朝鮮,一是關原之戰德川家康由沉轉起,最後終於消滅豐臣氏,統一日本.這部份文筆還行,但卻明顯出現一個嚴重問題,由於書是中國人寫的,部份內容存在個體的民族意識與偏見,用詞與觀點並不恰當,就寫史料而言非好事,縱使這是一個章回體,也不當如此的粗暴,是本書的敗筆之一.書的編排過於緊密,與用紙相襯有點廉價品的味道,個人認為這書文字編輯者也不盡責.

  本書存在缺點是事實,但就閱讀一本書能明白日本戰國史而言,還是可以考慮,不過要是有人還想從這個角度寫一本同樣題材的書,應該也算有一本不太成功的作品擺在那邊供人警覺參考,比如當時日本與外國的互動關係,特別是中,葡,西等人的來往比重可以增加,或是更清楚的表達應能之亂是怎麼來的,或是有更漂亮的開頭,重心佈局,加上好的編輯,我想應該還有機會能出現更好的書,有心人不妨考慮一下,這種書在本地應該有賣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