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紀律的交易者:培養贏的態度  

紀律的交易者:培養贏的態度 

    棒球場上,當打者把投到好球帶外的球,打出全壘打牆外,當下,多數打者不會記得打了一顆不該揮棒的壞球,只記得自己創造的一個美好時刻.這是絕對人性,也是交易者將一再面對的衝突.

    如果正確與獲利之間存在某些時間上的悖論,你要選擇正確?還是獲利?打了壞球卻成全壘打,打者還要設定好球帶嗎?正確的事卻不意味必然獲利,那恐怕只有傻子才要做正確的事.

    打者的記憶,是正常人反應,是正常人性.選擇獲利也是.因為當正確可能受罰,當人們在受罰時,自然會認為正確有誤,認為正確應該是完美無誤的,期望能在修改錯誤的基礎上找尋完美,因此一但受罰再現,人們就一再改變正確的條件,不變的是,對完美追求的誤解.

   因為這才是大多數非交易人生的歷程,想想孩提時代的家庭教育,小孩能體會受罰代表的意義,那麼他可能以後會自然記住這個"錯誤行為",在學校,社會,甚至至企業工作,一旦受到法律,校規,或公司規章的約制,人們都會自然體會行為的某些錯誤性質,而思改道,於是一旦我們被罰,就會在心理與身體自然反思,我一定做錯了什麼.

  這種人生的經歷,無論在何時都是多數人認可的,但它卻與交易行為相悖,差別即是,人生的正確與獲利被認為是共線性關係,但交易上,正確與獲利存在某些時間的悖論.以致當人們以處事常理來處理交易,只能一再被追求不受罰的回饋約制,一但受罰,就在現在的正確基礎上加減條件,然後回歸暫時獲利,當再遇虧損受罰時,再調整,整個過程一再往複,是個無窮迴路.

  而我們總以為要避免受罰,完美無誤,需窮盡探索一切與交易有關的知識,最高的學位,最多的閱讀,最廣的研究,最政治正確的投資方法,以求得完美無誤的答案.結果,依舊在那個無窮迴路上膠著.

  因為,大家想得到的方向,方法,處理的都是正確與資訊的關係,是期望不受罰的完美模式,而鮮少將問題著力於交易人本身,著力於認同獲利與正確存在著時間悖論的問題,也鮮少人覺得自己就是那個問題,就是那個永遠無法接受正確並不完美的人.

  正因為與常理相悖,當人們順著虧損改正錯誤時,不知道自己改正的是解讀行為與市場行為的視角關係,不知道市場行為根本不會在乎人的解讀,因此改變解讀條件,無助交易的成功.而這本書的主要目的就在於解開這個迷霧,希望從事交易為生的人能聚焦於交易者自己,從追求完美的正確跳脫成完美執行的人.

    老生常談,是本書的特點.因為如此,應該沒太多人會看在眼中,看在眼中也難記存在心,記存在心也不易確實執行,這類的書易被忽略,畢竟真的認真執行交易的人,不多,認為自己有問題的人,更少. 

    既然修正的問題是人,是人的行為,那麼做為改變的實質面,一般是困難的,此書提出兩個改變的方向.

 1.既然人不能改變市場環境,改變解讀方式也無用,那麼就不妨改變或消除人生中某些被習慣認定成功條件,以應對市場的變化.

 2.改變已經存在的某些失敗的經驗條件.

  牽動行為的是底層心智活動,改變僵固的心智,到底該怎麼做?本書作者提出以"寫作來改變".從p233~p240,個人認為確實是能實際用在改正心智行為上,也是比較重要的部份,可惜,作者並沒有實際的將寫作這件事搭上交易行為,而單純只描述寫作與行為修正的方法.

  寫作改變行為的邏輯在於,寫作是心智環境的外在表現,寫作結果呈現的是一種物理環境,因此如果能夠先以寫作真表示出交易人的心智環境,如果我們能從而控制調整相關的物理環境,長期執行下去,有可能因此逆轉改良心智環境.

  我個人的經驗就是,如果你能先創造一個交易日誌,一個固定看盤的rundown流程,一個建倉下單時的決策checklist,一段時間後即能對自己的心智活動有所了解,從而藉由調整這些相關文件中記載的必要有用內容,來改變心智環境,認同所謂正確的物理環境,這也是我認為作者並沒有把寫作什麼內容當作重點,當作對真實對交易人有用的這一點感到可惜.

  不過,本書確實值得有意以交易為生者找來閱讀,而更重要的是,執行才是重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