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貨幣崛起:金融資本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及其未來之路  

貨幣崛起:金融資本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及其未來之路(The Ascent of Money︰A Finan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

  貨幣戰爭是近期熱門話題,美元的量化寬鬆或日幣貶值的官方言論,在在引發人們的注目.Milton Friedman曾對實質的通膨現象有著深層的形容,"通膨永遠都是貨幣現象,只要發行的貨幣增長量,趕不上生產力增長的速度,它就不致發生".深層的意義在於生產力的增進才是國家經濟成長的關鍵,只看重貨幣數量調控的安穩與否,卻不能有效提高生產力的經濟體,無疑有著沉重的問題,這也是為何個人對擁有nA級評價央行總裁不如一般外界給予的肯定,因為其間所隱含的困境才是經濟問題所在,.貨幣崛起是一本金融史,關於貨幣,銀行,債券,股票,新金融商品等興起,成長,與社會的進步或衰退併存共榮,或共同迷失的一連串歷史,類似的書籍其實不少,本書大部份的內容也在別的書中看過了,但這一本有著意外的特點,個人比較喜歡,就是作者Niall Ferguson是從自由市場,經貿全球化的立足點出發來寫這樣一部金融史.,"任何一次的泡沫,都需有大量的信貸配合,而能提供這種龐大信貸力量的只有政府與央行",Ferguson的這個技術面的說法,無疑已經指出他確認任何泡沫經濟產生的真正元兇,就是政府,國家,如果沒有國家默許並以房利美,房地美,吉利美作保證讓無能力者貸款買房,能有次級債的龐大問題嗎?為什麼國家要保障默許呢?可能因為需要這個泡沫,可能需要這種選票,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高尚的政府給人民福利的承諾,但這些都不是利他,而是利己主義出發的.

    Ferguson並沒有把目前流行的分配問題,或階級問題拿來當作論述的要件,對於一個書寫人文歷史主題的人並不容易.前不久看了電視劇"大秦帝國", 裡面的衛鞅為法家法治派,當有人好意警告他反對變法的老氏族有發表將進行違法活動的言論時,衛鞅表示"法治誅行不誅心",意思是說法治不會因為人口說要偷盜殺人,或只是有這種想法而懲治他,法治只會在看到人有了違法的行為時,才會懲治他,這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說法,秦法治的基礎是以人的行為為基準 . 環顧周遭,做為出版文學,歷史,藝術,社會甚至科學類等書籍的編輯,作者,學術中人,甚至娛樂圈的藝人,很少不是存著社會主義思維,其間往往只是國家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上的差異而已,即使連所謂的專業財經出版集團,媒體,也很少編輯,記者,不是存著偏左的底蘊.雖然很多人以為這些人因為常與資本活動接近,會有比較向市場主義傾倒的可能,但事實卻未必如此,一種是因為自認知識份子的潛意識,隱藏的道德主義掌控了他們血液中自然情感偏好的選擇方向,是以年輕人傾左者多矣,另一種是因為自利偏好,選擇社會主義平均主義表達是因為表達者販售某些商品,這些商品的主要客群就是社會住義愛好者.,其中以書籍,音樂創作,演藝者為主流.那麼當行為與言論有差別時,該如何判斷一個人真正的主張呢?當一個文人有了分配不公,反對自由市場,反對全球化支持在地化,反壟斷,贊成工資下限,同情農工階級等等言論,卻同時以低價搶佔廣告市場大餅,與資本家親密勾搭,與壟斷者合作項目,我們判斷他時該看言論還是看行為?文人尚且如此,建立在高度資本主義上的流行音樂產業,他的從業人員往往就是這種左右合體的文青怪獸,不自覺的以左為言,卻是絕對的市場行為.由此觀之,Ferguson以自由市場立場出發寫的金融史,就是本書最大特色,雖然Fersuson被宣傳專長貫通歷史與財經兩大領域,但終究還是歸類在歷史學家裡,以這種文人背景,能贊同自由市場而沒有支持社會主義,實在是少數中的少數. Ferguson的作品頗多,單是近期繁體書中就出現有帝國,金權與權力,文明等書,如果想閱讀Ferguson出的其他書籍,都必需記住作者下筆的基調,否則會誤解他以史實論述做為Ferguson個人觀點的意思,而單純的以為這只是本金融歷史書籍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也難怪Paul Krugman在之前的新書End This Depression Now中也大大的批評了Ferguson,但至少顯示Krugman理解了這層.

 導論中Ferguson自承這本書有三個特點:

 1.貧窮並不是貪得無厭的金融家壓榨窮人而來,貧窮是因為缺乏金融機構,也就是金融機構不足所創造的,唯有當借貸人可以接觸到有效率的信貸網絡,才能逃過高利貸業者的魔掌;唯有當儲蓄者可以把錢存在可靠的銀行,這些錢才能從無所事事的有錢人手中轉到辛勤的窮人手上.這一點不僅適用於當今的貧窮國家,更適用於所謂已開發國家中的赤貧社區 .

2.金融市場並不存在公平,因為金錢會過度放大我們反應,遇到順境即興高釆烈,遭逢逆境就消沉不振的傾向.歸根究柢,榮景和破滅都是我們情緒波動的產物,此外,金融也會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使運氣好和精明的人愈來愈有錢,運氣不好和不怎麼精明的人愈來愈窮. 全世界的金融市場愈趨整合,金融知識豐富的人機會愈大,金融知識不足的人向下流動的風險也愈來愈高.相對於非技術性和半技術勞動的報酬,資本投資的報酬率已然飆高,單單因為這一點,這世界在總收入分配方面就已不再是平的,取得金融知識的報酬空前龐大,金融無知所受的報應之嚴重,也是前所未見.

 3.金融體系複雜萬端,且其中有許多關係是非線性的,甚至雜亂無章.有些事比金融危機的時機與幅度更難精準預測,貨幣的崛起從未平順,每一次新挑戰都能引出銀行家和這一幫人新的因應對策.

  如果當它是一本純粹的金融史書,未免辜負作者之意,也過於被史書的既有印象給挾制了,作這一開篇即提會指出這三特點的目的,在於強調風險,輕忽或鄙視金融知識可能帶來的風險,除了市場波動與經濟發展對私人金融資產價值的影響外,個人認為本書的第四,五,六後三章有特別值得思考的部份,此三章的所涉及的主題不單與金融市場有關,而是直接與個人生活連上線.第四章是談保險與社福,第五章談的是房產,最後則是金融市場失靈對於人心與社會的影響,與政府主義興起.誠如書的最後所書,"就算鏡子讓我們美貌與醜態畢露,那寫不是鏡子的錯",2007次貸風暴至今,有不少人已經開始指責這面鏡子,甚至試圖以政府來替代自由市場的功能,事實上這種主張的產生,也不是始自今日,從19世紀社會主義的思維就已經萌芽,但這並不是基於利他主義想法出發的,相對的,是一種甸基於國家主義出發的角度,或是基於民主選舉制出發的結果,因為提出對農工等貧困者提供免支出的安全保障,是爭取多數選票的一種有效管道,另一種則是學術的探討與設想,從俾斯麥到馬克斯不論他們主張的極左或偏左,都早己宣告這整國家社會主義一直是伴隨著市場經濟共存或對抗著.當國家承諾著對人民退休金,健保醫療,失業給付的義務,宣告住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之時,多數民眾會願意因此付出部份自由,國家社會主義的興起,乃至福利國家的產生,無異是拿個人自由與統治權力者進行交換的魔鬼交易,是以為何市場失靈,經濟衰退時,許多人不求自己,寧可期待政府的作為,這正是國家主義早己長駐許多人心中最有利證據,正是人類心中的惰與惡的本質.

   從兩個蘇格蘭牧師Robert Wallace與Alexsander Webster因為憐憫去世教士的妻女,試著從數學的計算出發成立了第一個保險基金蘇格蘭牧師寡婦基金,用意是照顧意外離世牧師的妻女,蘇格蘭人精於計算,很快便把統計學應用在保險上,以人口壽命計算出風險與保費的關係,蘇格蘭的寡婦基金,更一度是英國最大的投資公司,後來演變成保險公司.而後又從保險的概念衍生出社會救助與福利的想法,由此觀之,救助貧民福利觀念的產生確實是從利他主義而來,但因為政治力的介入,國家的介入,隨著國家主義興起,轉變成了社會福利的濫觴,最後還成了俾斯麥的國家社會主義,與日本的戰爭社會主義,但是社會主義或國家社會主義真的就毫無障礙的解決了市場經濟的困境?Fersuson以美國當今社福制度遭遇的困境,與最古老的社福國家英國所面臨的衰退為例,說明了困難所在與不可行之處,在於人口老化與負成長,在於收不及於出,在於惰性的養成,在於國力的向下.而值得思考的是智利這個國家的經歷.眾所周知Milton Friedman領取諾貝爾獎時曾遭遇抗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原因是他出任了皮諾契特的經濟顧問.皮諾契特因為發動政變推翻共產黨阿葉德,成了智利的軍事獨裁者,知識份子就因為Freidman與獨裁者一路而抵制他.但歷史告訴我們,Friedman與芝加哥大學的眾經濟學者做了對的事,他們出任智利的經濟顧問,目標是幫助民眾,協助國家脫貧,在這些市場主張者的調控與規劃下,智利擁有南美最多的個人退休帳戶770萬戶,同時在政府的年金帳戶外,提供民眾退出年金加入由企業承辦的個人退休帳戶機制,讓政府的年金與企業的退休帳戶彼此競爭.結果是國家社福支出大幅降低,貧窮線人口約佔15%,比整個南美洲貧窮線以下人數是40%以上要低許多,與經濟發展並進的是,皮諾契特在政變後8年退出,智利的民主制度於此誕生,這些結果絕不是那些當下基於反獨裁的民主人士所能想像的,與其說是運氣,還不如說在經濟與政體政權間的關係並沒有這些反對者以為的必然路徑與正確答案,反而若當時基於意氣之爭,意識型態,或政治正確而選擇漢賊不兩立的政策可能反而不能對這個國家有任何助益.

 這本書雖然通稱是金融史,但實情卻並不完全是如此,八成以上的內容在別的書上都看過,作者採用的基調與論述方式,將一般人看似枯燥的故事,重新解構了這些歷史的意義,與其相互間的關係,來表達Ferguson對於自由市場,市場失靈,解決方法,社會輿情間的矛盾與差異,並且對於近來國家主義取代市場功能的主張的論調提出警告,雖然明知這不是大眾愛聽的答案,但總算暮鼓晨鐘,希望能引人深思,而對此有興趣者也可循這個思維來看作者繁體版新書金錢與權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