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權力與市場  

權力與市場(Power and Market,Murray N. Rothbard )
 

  如果米塞斯反資本主義的心態一書呈現的是聰明睿智,這一本權力與市場就是挑戰讀者價值極限的書籍, Murray N. Rothbard以最極端的角度,說明政府干預對於個人生活的破壞與影響能達到何種地步,,在提出一個個的實際政府制度中找尋傳統觀念的對立面,一個大多數人連想都沒有想過的可能路徑,先不論論述的對錯,光看這種大膽假設的思考,犀利不自限的質疑,閱讀這書就已值回票價,Rothbard不斷揮出刺拳打的讀者暈頭轉向,不禁要問,怎會如此思考?看得出Rothbard好辯,絕不同於其他奧地利學派學者,他用簡單的語言,圖表說明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的罪惡與錯誤性.從第一章購買防禦服務開始,就被此人的膽大吸引,他竟敢直問如果警察,軍隊,法院,監獄等政府組織都改由市場提供會發生什麼事?明明白白以一個無政府國家的思維,無政府主義的試探性論述,他試圖闡明一個極端的可能,就是以自由市場的商品服務完全取代政府暴力干預服務的可能.比起米塞斯所言政府管理為不可消滅的必要之惡,Rothbard則進一步的試圖論述不要政府的可能性.現實中Rothbard試圖將奧地利學派與古典自由主義和個人無政府主義結合,他因此被視為是最重要的無政府資本主義者之一.

   Rothbard界定市場交易是非強制性的,交易雙方均能夠得到了獲利,只有個人才知道什麽東西是自己最急迫需要的.而政府的施政措施比如要求人民納稅,則多數是強迫性的,民眾沒有說不的權力,我們歷來被教育納稅與服從政府的領導是天經地義之事,像大多數人信奉愛國主義卻從來沒有追溯過它的必然之理,若真的仔細追究下來,政府多數的強制施政措施與強盜手段並沒有本質上差異. 第一章Rothbard就告訴我們,政府只是一個秩序的提供者,因為國家暴力致使它的地位是壟斷不可侵犯的,然而在市場中,這種秩序可以由私人提供,市場中因為存在競爭和非強制性原則,人們因而能享受到了自由選擇與更優質的服務.Rothbard提倡自我所有權,主張所有人都擁有他自己身體的權利,以及擁有財產的權利,同時每個人都擁有個人勞動所得的成果,也都擁有與他人交換財產的權利,每個人都不能先行侵略他人身體或侵占其財產,他認為政府收稅是一種強盜行為,因為這是政府在未經個人同意下強行奪取他人財產,

  這書70%的內容在談政府干預市場的各種可能現象,在此以本書所提的政府干預中關於壟斷與托拉斯來看這半年很熱門的社會或政治事件.在有線電視法尚未施行前,各地早就有私人所設的系統播放業者,因為沒有法令規範,各種現象叢生,私人系統商沒有正式播放權,侵權氾濫,彼此競爭的系統商隨意架線破壞市容,還為爭取收視戶採取如剪取或偷取他人電纜線的行為,收費紊亂,收視品質沒有保障,隨著經濟發展,當越來越多人加入購買有線電視服務後,政府自認有責任保護消費者情況下出手了.有線電視經營區1994年首次公告,全台一直維持51個經營區,共有62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其中多達39區為一區一家.主管機關將全省有線電視市場劃分為51區,且一區最多5家業者,而93年版的有線電視法第22條也規定,業者在同一行政區域中不得經營一家以上的有線電視系統; 但是對於業者的跨區經營與所有權轉讓規定卻無明文規範,以致同一業者可以同時投資經營全省不同行政區的有線電視系統,或是透過在同一行政區市場進行整合,形成一區一家的局面,這種單一公司跨區經營有線電視業的方式,也就是廣義的MSO. 事實上最後形成這種一區一家的現象,根本不是商業市場競爭的結果,而正是堂堂政府干預所造成的,光是限制經營家數,限制經營區域,限制收費等經營要素,就可以知道官僚的愚昧,沒有透過市場的計算,怎麼算得經濟規模,怎麼可能知道這種預設條件是能讓幾家系統業者生存獲利,還是只有全數虧損一途,完全是武斷的自傲.於是乎多數區域雖然開始有數家系統商但最終邁向廝殺或聯合整併到只剩一家有線系統服務才能生存或分贓的現象.更甚者如台北地區的一區一家,完全是政治運作的結果與市場競爭無關,可以去查查過往的新聞便知道是那些政治人物所提倡的模式,那些政治人物採用評分制,完全以自由心證決定誰能經營,排除了小型企業而圖利大財團,非其所喜的財團還被排除經營資格,至於經營龐大多區的MSO,法令並未對其限制,而企業同時經營頻道與系統亦從來沒有被列入法令限制中,法令未限制之事人民就可以做,這是一個自由法治民主國家的最根本條件.哪有人民依法經營,到臨頭才要說這種事有問題?更要緊嚴肅問題的是,如果同時經營頻道與系統有問題,真正解決的辦法,是開放系統商品,捨棄單一規格統一價格沒得選擇的制式商品,讓收視戶自行選購頻道,讓消費者決定想買的頻道數目與想看的頻道,不想看旺中的人就不買旺中頻道,不想看三民的人就不買三民頻道,回歸市場機制,讓消費者自由選擇,即使一企業再大也控制不住消費者喜好,那麼何來誰控制誰思想?或言論單一化的可能?恐怕只剩政治人物知識分子不願民眾看特定頻道而已,數位化後這種服務輕而易舉,明明有市場法則可以解決困境,卻要去聽一些政治人物,社運人士,知識分子全然不對焦點的推論,不論政治單就教育,見微知著,一個不能用知識經濟的學者或領導者,不能用自己所學反以自己所喜的價值來影響國家政策,那麼本地政經環境的全面沉淪也是必然之事.

  以上實際呈現壟斷現象依據Rothbard的說法其實不是市場,而恰是政府干預的結果,政府為高效率競爭者設置的最重要障礙而授予準壟斷的,是反托拉斯法.政府對市場的生產要素或組織的任何懲罰,都會損害經濟體的效率,要素因此而無法得到最大回報,消費者也無法得到最大滿足,效率最高的生產者得到處罰,效率最低的則獲得補貼,而Rothbard指出所有的壟斷都是源自政府授予的特權,假如政府真的要減少壟斷,唯一的手段就是廢除自己的壟斷授予,因此反托拉斯法根本不可能削弱壟斷,這種法律的執行結果只是不斷運用各種手段折騰效率最高的企業,反托拉斯法的表述是模糊不確定的,讓行政當局根本是先確定什麼是,什麼不是壟斷犯罪,反托拉斯法充滿了刻意的模糊與具有追朔效力的規則,沒有一個商人知道自己何時犯罪,何時沒有犯罪,在政府沒有猛撲過來提起訴訟之前,人們也永遠不知道,這些專斷的規則,事後查明犯罪的做法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企業的主動性受到損害,生意人心懷恐懼,屈從局政治人物的專斷蠻橫.關於托拉斯Isabel Paterson總結"政府不可能恢復競爭或確保競爭,政府就是壟斷,它所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施加那些導致壟斷的限制措施,這些措施到了要求個人從事生產需要批准的地步,這些就是身分社會的本質,反托拉斯法就是向身份法的回歸,政客們通過了一項法案,根據該法律,公民無法事先知道什麼是犯罪,於是,它讓所有的生產性努力都可能遭到起訴,即使並無確定的罪名".不知道Rothbard若見到本地排名第一經濟系領導正做著他幾十年前寫下可能結果的行為時,會是怎樣的想法?只能說前人智慧實在前瞻,大多數的推論描述都成了真實發生的一切故事,諷刺不可謂不大.

 Rothbard提出了政府干預的三種類型,並通過現實社會干預類型進行各別分析,旨在駁斥現實社會中流行的觀點,主張這個世界透過自由市場經濟運作的效率高於政府和國家.本書雖然沒有明白直指無政府主義就是最高圭臬,但大膽假設懷疑指出政府與稅收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必然性.當前解決經濟問題都是在國家政府和稅收等既有框架內來探討和發展,而Rothbard則毅然拋開這些框架,直接談論廢除框架的可能性,意義重大.就Rothbard來說政府就是一個合法的犯罪機構,政府永遠不是人民的必須,而且政府還從裡到外排除有利於人民的事.政府不是一個營利性的企業,它的錢透過增加賦稅或者創造通膨獲得,當政府狂印鈔票時,第一批拿到鈔票的人通過投資資產性行業掠奪了最後一批拿到鈔票的人的財富,當它增加賦稅的時候,要麽給某些企業提供補貼,要麽直接搶劫了民眾的資產,削減了整個經濟體的活力.Rothbard指政府侵害干預共分三類,首先政府可以命令一個個體去做或不得做特定的事情,這個行為只直接涉的這一個體得人身與財產,稱之為一元干預(autistic intervntion),其中任何的命令都僅涉及干預對象本身;其二若政府強制干預對象與自己進行一項強制性交換,或要求該對象向自己納貢,稱為二元干預(binary intervention);而若政府強迫或禁止一對個體對象之間的交換,則是三元干預(triangular intervention),其間的支配關係是建立在侵犯者與一對交易者間的三方之間.而所有類型的干預都屬於支配關係,命令與服從,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自元與互惠關係.

  三元干預涉及的是政府對民眾間彼此交易的關係,舉凡關稅,強制性卡特爾,執照,質量和安全標準,關稅,移民限制,童工法,征兵制,最低工資法,工會,失業救濟,反托拉斯法,禁止基點定價法,生態保護法,專利,特許權和公用事業,國家征用權等都是涉及與保護政策相關的議題,這部分因為與一般民眾,特別是相對弱勢的保護,故極為受一般民眾注目,也是政治人士用力之處,不過本書寫政府干預的重心在於稅,三分之一的干預內容關於政府徵稅的影響.比起常見的市場經濟主張者,Rothbard可謂更極端,他連一般右派支持的營業稅都不以為然,指出營業稅並不會向後轉嫁給消費者,反而會向前轉嫁給要素提供者,有礙生產與製造.Rothbard指出營業稅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較輕的所得稅.而當前所謂的資本利得稅更是受到Rothbard的批評,他指出不論這種型態的稅率結構如何,稅級如何劃分,本質上都是一種對累進資本的課稅,明明白白依像指出包刮富人稅,遺產稅,累進稅,等等都是有礙於資本效率,將資金從有生產能力之人,轉進政府機構,將創造生產的能力改以政府消費替代,讓實際不用繳稅市場投資能力低劣的公務員取代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來決定資金要用在何處,實在是對社會國家的一種傷害(Rothbard指出不論公務員是否要執行繳稅的動作,本質上公務員與官僚是不用納稅的,他們所繳的稅不過是降低自己的收入而已,畢竟政府支出中主要部分還是給公務員的薪資,因此對公務員徵稅不過是浪費效率,跑了一圈無用的活動而已,甚至因為補貼實際上收入增加),而作者表示對於累積資本課稅都會往前轉嫁給生產要素,及受害的是薪資,是租金,是利息,而實際上是一般小民,其他關於廢除所有稅項只收單一地租稅制雖已不合時宜,但也值得看看Rothbard對於稅這個議題思考想像的廣闊,當然這種關於稅的討論基本上還是無政府主義或小政府主義為基調,簡單的運作邏輯就是把花錢決定權由企業家轉給官僚會比較有效率?比較合乎正義?比較能促進社會整體發展?很顯然,這並不如表面看到的這麼簡單.

  書的最後段是談反對市場的倫理學,這部分米塞斯在人的行為一書中說得相對詳細,本書用一個單章有精煉的作用,以此出發對於以倫理為出發,對於人的行為批判來指出福利經濟的問題,從道德與否選擇的問題,平等的可能性?政府是否應滿足人民生活基本保障?身份社會對經濟的影響?慈善活動的自願性?對物質主義妨礙生活品質的指控等等議題都有相對的論述,如果沒有看過人的行為,倒是可以從此一單章了解奧地利學派的主要思想基礎.Rothbard認為經濟學預測不了任何東西,只能提供一種觀念,主要在捍衛個人私有財產,不要迷信於政府萬能思維,更要防止官僚體制不斷從人民口袋中撈錢,如果真有所謂的掠奪,不是來自資本家對勞動者,而是來自官僚對於人民,只有源自個人自願的交換,交易,才是創造有效的進步動力.至於書關於民主制的討論,頗有讓人意外處,作者說民主是槍炮子彈的替代品,不是和平轉移的本質,他主張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人是沒有投票權的,雖然一定與主流世界流行的觀念大異其趣,卻頗有讓人從另一條路做另一種想像的思考趣味.這本適合給願意思辯的人來看,共勉之.

P.S 本書與前一本都購自 http://www.ta-lu.com.tw/  一家小小的書店,像家庭作坊的小店位於公館景美間的萬隆,要是沒去買書,大概永遠都不會在這站下車,也不知這種小店能維持多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